第36章 大炼钢铁

  直到八月下旬,卫朔才终于回到高昌。

  而此时高昌已是今非昔比,在杨翰、宋繇等各级官吏精心治理下,打造的高昌自由贸易城已初具规模,城中往来商贾日益增多,每月给太守府上缴的税赋比以往多出一倍以上。

  与此同时,经过半年来艰苦训练,高昌新军已完成第一阶段军事训练,眼下只差配给装备进行第二阶段对抗训练。

  如今随着铁料从龟兹源源不断被运回,再加上从各地搜罗而来的工匠,卫朔渴望已久的炼钢计划终于有望展开,只要有了钢铁才能打造兵器装备。

  回到高昌,卫朔先去见了杨翰,不料却被其好一顿数落。面对待己如同子侄一般的杨翰老大人,卫朔只得苦笑不已。

  幸好旁边有田地县令宋繇求情,再加上卫朔再三保证今后再也不会任性离开,这才堪堪让杨翰放过他。

  数月来,高昌除了民生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宋繇凭借自身本事渐渐在高昌众官吏中脱颖而出,被杨翰赞为高昌第一县令,成为外界瞩目的能吏。

  “若非体业求情,老夫绝不会轻饶了你!”看着满脸赔笑的卫朔,杨翰这才作罢。

  总算将杨翰安抚了下来,卫朔这才对杨、宋两人介绍起此次西行收获。

  “此次龟兹之行可谓是收获满满,成功与龟兹王达成铁料进口协议,又弄到了高昌急需的铁料与工匠,暂时解决了铁料来源与技术人才缺口。”

  “为接下来大炼钢铁、制作兵器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朔还跟波斯商人约定,打算从笈多帝国进口一批乌兹钢。乌兹钢是打造神兵利器的原料,有了它日后我军人人一口宝刀,到了战场上定会所向披靡!”

  “对了,在下还忘了说一件事,刚刚在城门口,你们可曾看到在下身边的那个壮汉没有?”

  “自然是看到了,说实话刚见时还吓了老夫一大跳,还以为是什么怪物呢,怎么他也是此次龟兹之行的收获之一?”

  “没错,此人名叫康龙,原是龟兹王白震的力士,只因比武输给在下,被龟兹王白震转赠于朔。我看他力大无穷就将收做贴身护卫,大人以为如何?”

  “嗯,也算物尽其用!”

  “好了,在下讲完了,两位是不是也该说说高昌情况?刚刚进城时,我发现高昌人流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

  说到高昌变化,杨翰满脸得色道:“这都多亏了直元谋划啊,你若想知道细节,还是让体业说吧。说起来高昌之所以有今天,一赖直元见识深远、谋划得当;二嘛,则是靠体业具体执行得力。”

  “大人过奖了,若非大人在背后一力支持,繇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哈哈哈,体业莫要谦虚!老大人说的没错,别人不清楚你,朔难道还不知嘛?当初在玉门关与足下一番交谈,在下就已认定体业有安邦定国之才,治理区区高昌一郡之地,又岂在话下?”

  卫朔从未小瞧宋繇的本事,之前他只是缺少机会表现。如今来到高昌,先是得到卫朔大力举荐,后又被杨翰看重,自身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自从高昌打出免税的旗号后,来自各地的商贾蜂拥而至,给高昌带来巨大收入。再加上每个月还有商队分红,今日高昌早已摆脱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那以体业之见,若是眼下开办钢铁作坊、大炼钢铁的话,财政是否吃得消?”

  “没有问题!”宋繇满脸自信道。

  “体业不可莽撞!”

  杨翰见宋繇不假思虑就答应了卫朔要筹建钢铁作坊的要求,忙出言阻止道:“直元,不是老夫不支持你炼钢,而是目前高昌各方面都急需钱财投入,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资金。”

  “如今高昌看似收入剧增,但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多,其中光是学堂建设还得再投入近十万贯,因此哪怕财政暴涨了不少,这钱还是不够花。”

  “回大人,在下支持都尉之议绝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宋繇冷静分析道:“老大人光顾着计算每月的税赋收入,却忘了再过个把月,高昌还有一笔巨额收入即将到账。”

  “有吗?老夫怎么不知道?”杨翰一头雾水道。

  “大人难道忘了如今是什么月份了吗?”宋繇提醒道。

  “八月啊,怎么啦?”杨翰不明所以道。

  “老大人,木棉快熟了!”经宋繇提醒,卫朔一下子想到了木棉。

  一想到高昌遍地种植的木棉,再一想到外界对棉布的巨大需求,杨翰这才想明白为何宋繇会有底气支持卫朔大炼钢铁。

  ……

  经过一个月准备,到了公元386年九月中旬,卫朔期待依旧的炼钢作坊终于投产。

  与此同时,数名参与筹建炼钢作坊的工匠也被卫太守府授予大匠师称号,除了家人享受免税特权外,其后代还可以免费进学。

  这些优待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让来自各地的工匠们一下子对高昌充满了归属感。

  “都尉,到地方了。”

  刚一进入作坊内,就听得锻打钢铁的声音,水车转动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脑的在他耳边响起。随着一团团蒸汽弥散在作坊内,卫朔就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汗水瞬间像泉水一般哗哗往下淌。

  这座炼钢作坊既结合了古今优势,又吸取了东西方特长。

  首先,该作坊引入了流水线作业,大量节约了人力。

  其次,在作坊内水力机械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减少对人力的需求,这点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高昌而言十分重要。

  最后,在作坊内并不拘泥于一种炼钢法,灌钢法易于大量生产,遂被广泛用来制作需求量最大的制式装备;而来自波斯、笈多帝国的工匠带来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但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钢,以满足有特殊需求的零部件。

  “作坊一年大概可产多少斤钢铁?”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道:“回大人,不算产量极少的坩埚炼钢法,未来一年内仅仅是采用灌钢法的炼钢炉都要建五座。其中一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只要铁料供应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大约可产五万多斤钢铁。”

  卫朔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点儿钢产量(才五十四吨)放在后世屁都不是,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但放在公元四世纪初,这座‘手工作坊’一旦成功投产,从钢铁产量乃至质量看,其都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型托拉斯。

  听了大匠师介绍过钢产量,一直跟在卫朔身后默默观察的宋繇突然开口道:“若是之前有人告诉繇,说在偏僻的高昌有一座大型炼钢作坊,其年产量已赶上太康盛世年间炼钢作坊的平均产量,那在下一定会嗤之以鼻。”

  “宋县令有所不知,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高,主要是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炼钢效率。”

  “再加上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直接原因。”

  宋繇点点头,颇为感慨道:“没想到一直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害的地下火自燃,竟是可供取暖、炼钢的宝贝!若非都尉大人指点,也不知这些宝贝不知何时才会被人发现、利用。”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南北朝之征伐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