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决策委员会,看起来是遂行民主的手段,但实际上赵大岭等人是不可能让民国众和明代众真的拥有超过现代众的决定能力的。所以在人员配比上,民国众和明代众各自占据两个席位,而现代众则占据五个,最终组成了九人的决策小组。现代众处于人数的绝对优势,便能在顾及另外两方意见的同时,保持比较有效的决定权。
现代众的委员包括委员长赵大岭,副委员长邓希夷,政委刘天,中铁公司的经理梁振海,还有一名孔子学院负责人、原本来自中央部委的老同志姚维春。白南还是因为太年轻了一些,所以没有参与到决策委员会中,不过凭着他的能力和与赵大岭等人的关系,实际上他也拥有不小的权力。
另外四名非现代众的委员分别是民国众薛岳、刘放吾,明代众则是两个大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王景弘此人在历史上不如郑和有名,但实际上他五次参加下西洋,都是作为郑和的副使。此人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参与起事,立有大功,而且深受朱棣信任。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在贸易、文化交流、造船监制等方面出力不郑和下西洋中,王景弘至少能分到三成以上的功劳。其后,他又拥立朱高炽有功,受到封赏,官至南京守备。正史中,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病逝于印度,正是王景弘带领舰队走完了全程,回到了国内。
决策委员会成立之后,做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对三支舰队所有的人员和物资,进行一轮彻底的统计调查。这显然是一个可能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同样也是绝对有必要的工作。为完成这项工作,决策委员会决定抽调现代众的一部分维和士兵和援非志愿者,加上民国众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明代众一些管理型人才,协同进行这项调查。
身穿着时下流行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文化衫的李胜安,手里拿着一个记事本,跟在队伍里。他是这一次援非志愿者中的一员,之前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也许是因为向往惊险和刺激,选择了加入援非志愿者的行列,但没想到非洲没有去成,却来到了18世纪的美洲。
承受能力比较好的李胜安也不禁自嘲:“最起码北美的气候要比干旱炎热的非洲好的多。”
他被调入现在这个统计小组,对三支舰队的人口和物资进行统计记录。看着身旁几名戴着蓝色贝雷帽,穿着军装的维和士兵,他能够清楚地在他们的脸上阅读到一些紧张的情绪,但是这并没有让士兵们崩溃。显然,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不过李胜安认为,真正维持这些士兵行动力的,是没有崩溃的组织结构。
一个仍旧行之有效的军事组织体系,完整的上下级关系,使得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精密的零部件,被动而且机械地跟随着所有人运转。他们每个人也许是茫然而且惊慌的,但是当这些个体被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却又稳定而富有目的性。
这一点上,明代众又强过了民国众。因为明代众是完整的下西洋舰队,而民国众却是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们,就算是那些国府军士兵,也来自不同的建制和家乡地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之前面对军事失利,已经是士气重损,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诡异事,更加混乱。
“这条船上的国府军士兵已经统计完了,是756人,这是最后一条运兵船了应该,加上我们之前的统计……唔,所有的国府军士兵应该在15322人。按照那个时候的编制算,都够组成两个师的部队了。”李胜安很喜欢历史军事,对这些东西比较了解,开口说道。
维和营的上尉徐道润担当该统计小组的组长,此时也是叹道:“如果不是提前把武器给控制住了,把这些国府军士兵给控制住了,还不一定闹出什么乱子。”
李胜安笑道:“也没您想的那么严重,我们毕竟还是有海战武器的,祁连山号虽然不是主战舰艇,但是上面有76炮、有近防炮,加上那艘出口给沙特的导弹艇,这些大多数是木壳子的轮船,只能被我们击沉。”
徐道润说:“毕竟是同胞,弄出太大死伤总归不好。”
统计小组很快又清点了一遍民国众船队里的轻重武器,将详细的情况直接呈报给了决委会,赵大岭拿到那张清单也是不由惊讶。
“……m1903步枪有21055支,m1卡宾枪有563支,汤普森机关枪3325支,这些都是美援武器,看来都是美国人二战淘汰下来,丢给常凯申来打内战的,哦,除了这些倒是还有一些日本武器,想来是抗战结束后从日本人手里接过来的那一百万的武器装备之一,主要是火炮类的,120门75mm步兵炮,还有大量的掷弹筒。美制火炮也有一些,105mm的野战炮50门、迫击炮100门。这样看来,装备比人员多,这些船有些就是专门转移军火的了。”赵大岭合计道。
白南又拿出了另一张清单,念道:“咱们祁连山号上也带着维和营的武器,九五式步枪1000支,05式微冲300支,88式狙击枪20支,10式反器材狙击枪6支、通用机枪20支、班用机枪60支、火箭筒40具、反坦克导弹40具、6x6步战车20辆、猛士车40辆、卡车16辆。”
赵大岭点点头道:“重装备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有卡车、步战车这样的武器,我们还是有着很大优势的。这些重装备不仅能够进行作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做工程机械使用嘛,就是如果没有了油料,也相当的麻烦。”
白南道:“加利福尼亚州历来是美国重要的产油区,昌茂轮上可是有中石油的采油设备和工人的,我们如果能就地打井采油,进行提炼,不管是步战车还是战舰的油料,都不会是什么问题的。”
赵大岭笑了:“这样好,把这件事情记录一下,作为咱们接下来建设殖民点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
白南又接着道:“现在上万口子人住在三个船队里,咱们这边的居住环境还算最好的,我看了看民国众和明代众那边的船舱环境,有些真的很恶劣,咱们舰队这就要靠岸了,应当加紧建设一些房屋,供咱们这些移民们居住。”
政委刘天有些感慨:“白中校的思维转换真是快啊,我们这些人还没从这件事中缓过神来,你就已经把咱们所有人当成了移民了。”
白南摇摇头:“就像赵司令说的一样,怎样我们都要生存下去。”
邓希夷一般不参与讨论,这时候开了口:“昌茂轮上中铁和中建的人,不知道拉了多少的钢轨和建筑材料,咱们再就地取材一下,盖上它一些住宅楼是不成问题的。现在也不必纠结什么居住条件的问题,统一盖那种大宿舍就行,让人们从船上下来,在陆地上生活,至少能够增添大家的稳定感。”
“嗯,我其实也想提议的。暂时咱们处在殖民点的草创阶段,物资紧缺,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弊病和问题,是不可能一步走到像咱们那个时代那种城市形态的,我还是建议,咱们效仿以前的模式,盖集体宿舍、搞大食堂,这样最起码在食物之类的重要物资上,能够实现相对公平的配给,等到我们的物资开始丰富之后,然后逐渐放开,让大家可以进行更加自主的生活,比如为家庭提供住宅,开放市场什么的。”
刘天摸着脑袋问:“还有家庭?”
赵大岭解释道:“咱们这边和明代人那边是没有家庭的,但是民国众那头,不少都是举家逃往台湾的家庭,拖家带口,有老有少的,特别是那些被常凯申裹挟到台湾的沿海农民们。”
白南说道:“其实家庭是社会最稳定的结构,这些家庭就是咱们殖民点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他们有家有口,所以会趋向于平和生活,进行生产和劳作,并繁衍后代,我们的殖民点才会持续发展下去。”
刘天啧啧地道:“白中校你想的真是远啊,我这儿还晕着呢,你都想到繁衍后代上面了,我说你也是年纪轻轻的,不如也踅摸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赶紧在十八世纪结婚算了。”
赵大岭也是打趣说:“白南这孩子,就是想的多想得远,心思忒杂,不过现在他这个特点倒是有利于咱们殖民点的发展啊,咱们殖民点的建设千头万绪的,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要顾及上。”
白南继续说着自己的建议,道:“其实我的想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变种的人民公社制度,大家一同生活、一同生产,只不过现在我们需要从事的工作变得许多,不仅要耕种养殖获取食物,而且还有进行工业生产获取必要的生产资料,编练新的军队保护殖民点。进行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我们确定了人口和相关能力之后,可以将不同的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中去,有人耕种、有人修房子、有人采矿、有人教书治病,一个有机的社会形态才会稳定出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