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离开金鱼胡同的路上,沙安觉得这个丁一很会做人。因为丁一出得来,中门便大开了,然后就是长揖到地,一副秀才见了父母官的作派,又请沙安入内,但却漏出来一句:“只是大人若急着寻人,学生也不敢挽留,学生宅内却无一位唤作史迟迟的人物。”
这话对沙安来说就足够,他说要寻忠叔却没有说要找钝刀史迟迟,丁一却回他说没史迟迟这个人,明显就是知道他要找谁了。那么丁一为何这般说呢?方才情急没有想到这节倒也罢了,若到此时还没想通,沙安这五品乌纱真是白戴了。
丁一有个世叔叫王振啊!
沙大人入得丁宅,是表明心迹要投奔权阉么?
所以沙安才觉得丁一会做人,明知他不应该入丁宅,所以出来提醒他,但又开了中门迎接给足了沙安面子,这着实让沙安太满意,日后说起自然也就成了:访友路过丁宅,阉党中门大开自作多情,安气节高清耻于停留,绝尘而去……云云的,反正就是有话可说便是。
“起轿!”沙安对轿夫吩咐道,却对丁一问道,“何处才能找到这位老先生?”
“寻他何事?”
“本官听说他与勋贵有些干系,却不知道这干系从何而起。”
“大人在寻访这位史迟迟,学生倒是有听说过一二的。”丁一陪着向金鱼胡同外走去的轿子外面,对轿子里的沙大人如此说道,“靖难之前,三子北奔,沙大人不烦去调一下这档,应该就有着落了。”
“丁一你身为读书人,便该守读书人的本分,用心研究经史才对,看这么多逸闻闲书做甚么?”若说翻脸之快,这位沙大人是丁一穿越之后的第一位了,并且人家还训斥得有理有节,“本官不能因你帮得这个忙,便纵容你不务正业!一日到晚你做的什么事?不是和国子监的前辈争吵,就是和同窗争风吃醋,看书就看些逸闻杂学,科举这条路,你觉得这样走得通么?日后若仍如此,让本官知晓,定不轻饶!做人,须得洁身自好!”
丁一苦笑道,这真是做好事做到泪流满脸吧?自己是想着李贤当时在天然居,说沙安是他旧友,所以为了免得沙安在士林让人诟病与阉党有染,才这么提醒他。结果倒好,换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
但送佛送到西,戏到这里丁一也只好拱手道:“大人所言极是,学生闻之茅塞顿开,今后定然……”好不容易才把这位沙大人送出金鱼胡同,在走回来的路上,丁一却冷笑起来,原来想不到勋贵会给忠叔出头啊,若是风三公子以为这就是丁一逆袭,那好戏还在后头等着!
古代的窗户很多人都以为是砂纸糊窗、拉上麻筋再刷上桐油的,如此想来春来化雪之时定是极不好受。只因将窗关闭便是一室昏黑,虽不说没一点光亮但也谈不上光明;将窗推开却是寒风入骨犹胜落雪之际。其实这种苦处却也只是穷苦百姓在捱着罢了。
略有点身家的,便在天窗处装上一块明瓦,据说是南京明瓦廊的特产,工匠们将羊角熬成胶液,稍稍凝固后压成薄片,如此便能达到较好的采光效果,甚至还可以和出色彩,做出有色的明瓦来;身家再好些的话,木格花窗一格一块,不单解决了采光,几乎一扇窗便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而这处的几大扇窗上,用的却不南京的明瓦,而是如下西洋的宝船一般,用蚌壳磨制成极薄的瓦片来嵌镶在这一格格的花窗上。这些薄如纸张的明瓦,原来蚌壳表面的弧形纹路依然清晰,而另一面则发出蚌壳内壁上特有的珍珠光彩,这与南京的明瓦相比起来,用俚俗的话说,大约就是此处明瓦是正宗野生天九翅,南京的明瓦是粉丝混麻油的“碗仔翅”。
相貌堂堂的老人站在窗边的书桌边上正在临摹着一幅碑帖,光线充足而柔和地透入书房里,照这每个角落。老人的字写得极慢,一个“九”字足足写了二盏茶还没写完,只是那字始终在变化着,尽管慢得几乎不可见,但确确实实在写着,他说话也很慢,言辞之中却带着一种不容否定、久居上位的官威:“若老夫是勋贵,也必为那人出头。”
从顺天府赶过来那位员外郎,听着不太明白,但只敢半个屁股沾着椅角的他,所能说的也只有是:“是。”除了是,难道他还敢在这位大佬面前,说出别的字么?
但老人抬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手中的笔仍在动,但在边上看着,却不知道到底这个“九”字几时才能写得完:“汝为知县……”
这半截话吓得那员外郎脚手发抖,知县才七品啊,难道这大佬觉得自己办事不力,要削职外放么?可怜金榜题名至今混了这么些年,竟一朝化为乌有!只是他心思百转之际,却听老人又接着说了下去:“有商贾欺辱致仕官员,尔将奚为?”
那员外郎一口气好不容易才续上来,原来大佬是看穿了自己没听明白,给他举了个活生生的例子。县中有商贾欺负退休的官员,那也是读书人出身的县令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所谓同气连枝都是读书人出身都是做过官的,今日这商贾欺负致仕的退休官员,自己终也会退休的,难道到时也是被欺负么?
“大人一针见血。”员外郎连忙回应。
那老人却不再说话,依旧慢慢地写字,写那个两盏茶也就是二十分钟也没写完的“九”字。
过了半晌,便有管家含笑对员外郎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可以退下了,不要惊扰正在写字的老人。员外郎巴不得快点可以走,再来一句“汝为知县”的话,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当场昏厥过去,而偏偏他又不能跟这大佬说:“麻烦您加个‘若’字还是‘如’字?不行加个‘或’字也可以啊……”他一句话也不敢说,只要在这里被吓,他要不想走才见鬼呢。
“汝去寻英国公,问他想如何了结此事。”不知道何时,那个‘九’字便已写完,正如这位朝中大佬的布局一样,没人能看懂他在什么时候开始,没人看懂在什么时候发动,也没人看懂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他布下的局,一旦收官,却必是如这个‘九’字一般,神完气足。
“下官领命。”员外郎连忙应了,行了礼之后匆匆倒退着出了房门。
这几日的阳光都很好,丁一的心情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就算他那些花窗是南京明瓦而不是蚌壳研磨而成。因为这些并不是丁一追求的东西,他所希望的是不受干扰,完成五个队员的训练。而忠叔也不再远望了,有时还会远远跟着他们跑上一节,但年老体衰还是很明显的让他无法跟上丁一他们的节奏,但忠叔却没有什么不满,他看着丁一的成长,专注地守候着,以致可以无视自己老去的悲伤。
丁一现在已经不需要去追赶最后一名锦衣卫了,现在开始进行队列训练之后的跑步,都是讲究集体性,而不是如放生的动物一般任由撒着脚丫子乱跑。队列训练对于一支特种部队来说有没有必要?答案依然是肯定,如果期望在恶劣的条件下,小队成员依然能很好地服从命令,那么队列训练就是一个必要东西。认真来讲,队列训练是可以完全视为无道理的事,怎么走路不是走?怎么站不是站?
但它是必须的,存在不是为了整齐划一的观赏性,而是为了依靠这种毫无道理的科目,去培养一种下意识的服从。当然若果已方的武备远远超过敌人,前出尖兵测距之后可以先呼叫大口径炮火,接敌之后呼叫装甲支援、甚至还有空中打击等等实现碾压式的打击,那么必须承认,队列训练的意义也许就很次要了。问题是丁一什么也没有,没有集群炮火、没有装甲支援、没有空中突击……连制造一把单发滑膛步枪的无缝钢管都没有的丁一,只能从队列训练开始。
“报数!”
“一”、“二”、“三”、“四”、“五”;
“稍息,下面休息半炷香工夫,然后开始进行格斗训练。立正,解散。”丁一给这五名锦衣卫下达了命令,看着那五个家伙跑开之后瘫倒在地的表现,这隐约间让丁有种回到年轻时代正在带新兵的感觉。
但看看左右,却没有其他的新训班存在。只有自己孤单的一个人。
孤单的自己在这大明孤单的存在。
丁一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吐出,似乎是要把这些感觉都驱散。
刚刚离开了后院的忠叔,却从围墙上重新出现,不喜欢从门户进出这大约是忠叔的怪癖,他从围墙上一跃而下,快步走到丁一的边上,望着丁一,突然长叹道:“看来这张脸不好使啊,张老侠那边松口,那风三公子背后的人传出话来,说是愿意为少爷办三件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给少爷在乡试内定一个举人,张老侠说那些人可以办到,但若是进士就不行了。他们想以此来换取风三公子从顺天府大牢里出来。”
丁一便笑了起来,比这三月的阳光更灿烂。
“好啊,但我不要举人。”丁一早就预料到会这样,对方肯定要救风三公子的,正如风家不倒就一定会营救那些镖师一样,不在于风闲有多大价值,而在于不能寒了其他准备卖身投靠的人心啊。
“过两日就是初十了。”老管家笼着手说道,“若是不急,不如等过了张府,少爷跟他们直接提出要办的事?”
丁一点了点头:“行,不急。”尽管其实他很急,但至少不能表现出这一点,丁一非常清楚。他张臂抱住了老管家,低声对他说,“忠叔,谢谢您!”然后松开手退后一步,再一揖到地。丁一不傻,他知道这场交易里忠叔付出了什么,勋贵的援手不会是无限次数的。
忠叔有点手足无措,只好用吹胡子瞪眼睛来遮掩自己的激动:“少爷,你再这样,老奴只好去找那娇滴滴的小尼姑了!”待着丁一跑过去接着训练那五个锦衣卫,忠叔却拭了一下眼角,喃喃道,“这熊孩子,这熊孩子……”
————————————————————————————————
ps1:感谢书友110304154515109慷慨打赏!真是个:夜阑卧看打赏榜,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个泪,热乎乎的,一路往下淌啊看官……我没吹牛,我说的是那蜡烛,一样的啊,不是有首歌就叫做《蜡烛代表我的心》么?不、不,我想说的是《shape—of—my—heart》……似乎还是不对……
ps2:大年二十九了,真是光阴如箭日月如梭啊,这时间不知不觉过得飞快,本书眼看新书期就要满了,各位看官的支持老荆看在眼里,记于心中,可是今天票票好少啊……看官,苦逼作者没红包收就罢了,没票票的话,怎么一个惨字了得?求票求收求打赏啊!
ps3:还没收藏的看官,嘿嘿,您就从了俺吧!您说处个对象不见得每天能给个笑脸,收藏《重启大明》一下,至少咱还固定卖萌不是?对不?从了吧……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