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小姑娘一本正经的说:“你们周国一看就没有什么人才。”
“那个章杰我父皇也经常说过他,不过是个只会说假话和大话欺骗你的骗子。”
小姑娘迫不及待用她的结论来反击:“在我们夏国皇帝不必去做那么多事,他忠心耿耿的臣仆自然会替他做好,只需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就可以管理好国家。
父皇说真正的国君不该抓着小事不放,应该多把事情留给下人。”
郭天子看她一本正经讲道理觉得好笑,恨不得当场反驳她,这就是你们夏国大权旁落,国相当家的原因吧。
不过还是没说,只静静看着她表演。
“你身为周国的皇帝,你麾下的人口,臣仆都远比我们夏国多,居然还要一天忙碌到晚,那和手下的仆从有什么区别。”
郭天子笑着给她鼓掌:“很有见解啊,不过你们夏国的天子不就是五六岁,他能做什么。”
“你也不过十五六的样子。”小姑娘立即顶嘴,随后发觉自己失态,连小声说:“我的意思是你说不定还没我大,你不也忙成这样。”
郭天子点头,坏笑道:“你说得对,我们差不多大,那要不你来陪我睡觉吧。”
小姑娘立即如受惊的兔子躲到一旁,紧张说:“我.......我警告你,我夏国肯定会派大军来救我的,你最好对我恭敬点,不然.......不然他们不会放过你。”
郭天子忍不住哈哈一笑:“指不定谁放过谁呢。”
说着也不跟她多说,转身出大帐,让侍卫备马,准备每天例行的夜巡大营。
林兴和刘晔等已在外面等候。
.......
李萍君紧张不已,一直默默听着脚步声远去才敢松口气。
其实从她开口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上当了,那家伙既奸险狡诈,又像一滩水样不知深浅,永远拿不准他还会不会发火。
她心里知道自己只是虚张声势。
夏军来救她这件事她根本没有把握,甚至很大概率不会有人管她。
她是国君的姐姐,可她母亲不是当今夏国掌权的梁太后,换句话说她和当今夏国国君只是同父异母的姐弟。
而梁太后一直想着把其他皇家子弄出兴庆府,以防对她的亲生儿子造成威胁。
正因如此,她才会被安排远嫁青唐。
她不想离家那么远,更不想嫁给在父皇口中的蛮夷之人,曾又哭又闹,又找自己的弟弟帮忙。
可梁太后最终一锤定音,并斥责她皇家的女孩金枝玉叶养大,就应该为国家效力,哪会由她这样胡闹。
梁太后在夏国的权威所有人都知道,她一开口,这件事再没有回旋的余地。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从西凉府南下居然会遇到周军还有他们的皇帝。
被周军俘虏后,恐惧不安就一直折磨着她,她已经想过无数自己的下场,被杀,被折磨致死,成为周国皇帝的禁脔玩物。
不过她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是夏国的公主,就算死也要展现大国公主的风采,绝不卑躬屈膝,委曲求全。
她应该用自己的身份,夏国的后盾去威胁、控鹤,用语言的技巧来达成目的,如果迫不得已,她就算咬断自己的舌头也绝不使自己受辱。
她想过无数种情况,无数种激烈的对抗,可结果发现周国皇帝根本没给她那样的机会。
他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十六七岁的摸样,可说话做事,走起路来又像沉稳的大人。
那些青年的、中年的乃至白发苍苍的周军军官都恭恭敬敬围在他身边,初看起来十分违和,但熟悉他行事作风后又觉得合理了。
这么些天相处下来,她唯一的感受就是那年轻的皇帝不像稚嫩的幼狼,也不像凶猛的虎豹,他像一只狐狸,狡诈狠辣的狐狸。
他做事总是不激烈也不温柔,可总让她无法招架无法对付,她只想想好的那些强硬手段话语,全都还没使出来就已经被他用一种狡猾又老道的温柔方式一一瓦解,步步紧逼。
她不想觉得那是“温柔”,但不得不承认与她最初设想会遭遇的事,这确实很温柔了。
如果他不是大周的皇帝,自己可能不会那么讨厌他,李萍君心想。
她披着那人留下的披风,小心探出小脑袋往外看,发现那些全身包裹在铁甲里的侍卫没有阻拦她。
“我能出去吗?”她壮起胆子问。
侍卫看她一眼:“官家嘱咐,只要你不下山,外面可以走动。”
她这才出了大帐,帐篷外有河边的细沙填过,所以即便几天前下了一场小雪也没有泥泞。
山坡下密密麻麻都是周军的帐篷,灯火明亮,她远远就看到周国天子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甲胄,周围的周国军人点着火把为他开路,在营地中穿梭。
很多周军的士兵都围过来,抢着和他打招呼。
“哼,没有一点君主的威严。”她在心里想。
回头问身后的侍卫:“你们的皇帝怎么样?”
侍卫被他这么问愣了一下,随即案首挺胸:“我们官家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
李萍君不信:“你凭什么这么说。”
“我凭什么?凭我跟着官家出生入死,血战西南,说了你也不懂。”侍卫拍胸脯道:“公主,看你也就十多岁的年纪,年轻不懂事好面子,就爱认死理不肯低头。
听某一句劝,你从了官家绝对是你这辈子的福分。”
李萍君脸一下红了,这些周国的士兵胡说八道!
不过她也不敢乱骂人,这里是周军的大营,惹怒士兵很危险,只是哼了一声自己回帐篷里去了。
外面的士兵小声笑道:“跟官家闹脾气了。”
这个让她更加羞恼。
恼怒之后,她突然不想国内派军来救她了。
她脑海里浮现出山脚下的军营里,周国皇帝被众多士兵和将领簇拥,远处更多人汇聚过来打招呼的画面。
她没打过仗,可直觉告诉她,这样的周国皇帝绝不好对付,想到他之前如狐狸一样的行动更是加深她的忧虑。
.......
但许多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吐蕃人的求援信使跋山涉水,早早已到达位于苦水上游的卓啰和南军司,军司长官已派人火速送往兴庆府,并开始集结军队,只不过一直在等候兴庆府方面的回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